2022年11月17日,稀有稀土战略资源评价与利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2022年学术委员会会议在成都召开。会议由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李文昌教授级高工现场主持,学术委员会主任孙传尧院士等9位委员线上参加会议,6位学术委员出席现场会议。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副所长、四川省稀土学会执行理事张军军、省地质局总工程师李庆阳、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总工程师胡斯宪、省地质局科技与对外合作处副处长胡志涛、省地质调查研究院科技处处长肖建新和副处长邓野平及相关专家、学者到会指导,实验室和依托单位主要研究人员列席会议。
省地质局总工程师李庆阳、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总工程师胡斯宪分别代表局院致辞,充分肯定了实验室今年来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并对实验室下一步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期望和要求。省重点实验室主任杨晓军代表实验室做了题为“稀有稀土战略资源评价与利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2022年度工作报告及2023年度工作安排”的报告。
省地质局总工程师李庆阳致辞
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总工程师胡斯宪致辞
杨晓军在2022年实验室工作报告中简要回顾了实验室定位、运行机制和发展历程,着重介绍了实验室2022年度围绕“成矿作用和勘查评价技术体系、稀有稀土分析测试技术体系、典型稀有稀土矿“无废”高值开发成套工业技术体系、环境监测和调查评价技术体系及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体系”开展研究的“三五九”(3个方向、5个研究室、9个试验平台)支撑的科研创新平台。至2022年实验室获得主要成果为:成矿作用与勘查评价方向,已初步形成适宜川西特色的“三稀”资源勘查评价技术体系和分析测试技术体系,支撑开展相关找矿评价工作;资源综合利用方向,已形成可转化开发的“冕宁稀土尾矿“无废”高值开发成套工业技术体系”、实现了氟碳铈稀土矿及伟晶岩型锂辉石优势资源规模化处理与高值化资源梯级利用;矿山地质环境动态监测与评价方向,形成了“空天地一体”化地质环境动态监测技术体系,服务于矿山建设和政府矿政管理,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研究初步形成了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体系,进一步延伸到耕地生产障碍治理。实验室本年度主办学术交流2次、科技开放周活动1次、科普讲座1次,开展各类研究项目63项,开展自研课题17项,获得国家专利授权1项,发表论文27篇,其中SCI收录2篇,EI收录1篇;积极组织各类科技立项,争取科技厅、自然资源厅等厅局的科技项目支持。2023年度实验室将进一步总结提升已获得研究成果,迎接科技厅的阶段性评估;在局院的支持和指导下,围绕既定的目标开展科研工作,预计将开展自研或开放课题15项。
学术委员会认真听取了汇报,通过审阅相关资料和充分研讨,对实验室一年来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给与了充分肯定,一致认为2022年实验室总体运行情况良好,两家依托单位为实验室各项工作的完成提供了有力支持,很好地完成了实验室建设运行管理的各项指标,围绕实验室三大研究方向取得了多项优秀成果。同时,针对实验室2023年度计划及今后工作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随后,实验室联合中国地质调查局稀土资源研究中心、四川省稀土学会、四川省稀土协会、四川省地质学会遥感地质专业委员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分析测试专业委员会共同开展了关键战略资源勘查及地学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学术交流会。共有6位研究人员代表团队就战略资源绿色勘查、开发综合利用、分析测试等做了学术交流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