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19日,稀有稀土战略资源评价与利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2019—2020年学术委员会会议暨学术交流会在成都召开,本届会议由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孙传尧院士主持。
孙传尧主持会议并讲话
江元生讲话
中国地调局成都地调中心主任李文昌(教授级高工)、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宋少先(教授、墨西哥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副所长张作辰(教授级高工)、中国地质科学院物化探研究所成杭新首席专家、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固废所副所长吴怡(高级工程师)等十二位学术委员出席;四川省地矿局副局长江元生、四川省自然资源厅科技发展与对外合作处副处长刘宇、四川省地矿局规划发展处处长贺留宾、等领导、专家、学者到会指导,实验室依托单位四川省地质调查院以及成测中心全体领导班子及主要研究人员出席会议。
会场
会议通过了成测中心主任胡斯宪作的关于新增学术委员情况的说明,同意增补付修根、徐龙华和秦宇龙为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秦宇龙为实验室副主任。
会议听取了实验室主任杨晓军作的“实验室2019-2020年工作总结及2021年度工作安排”汇报。汇报指出实验室自2019年以来围绕氟碳铈稀土和伟晶岩型锂辉石成矿作用与勘查评价、资源综合利用、矿山地质环境动态监测与评价三个研究方向,聚焦成矿作用与勘查评价技术、稀有稀土分析测试技术、典型稀土矿“无废”高值开发成套工业技术、典型稀散金属资源“少废”综合利用技术、典型稀有金属资源“无废”高值化梯级综合利用技术、“空天地一体化”环境监测与调查评价技术、土壤污染治理修复与安全利用技术等七大技术体系,由实验室五大专业研究室分别谋划和开展科研工作,实验室本年度共承担完成各类科研及成果转化项目60余项,项目经费6000余万元,获得专利等知识产权12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学术委员会充分肯定了实验室的工作,一致认为实验室2019-2020年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组织管理、科研贡献、人才培养、开放交流等方面都保持了高规格高效率运行。
杨晓军作汇报
会议进行了学术交流研讨。研讨过程中孙传尧院士作了题为《中国典型战略性新兴产业矿产资源选冶技术现状》的报告;唐文春作了题为《四川可尔因锂矿找矿进展》的报告。实验室科研人员付小方、钟乐乐、杨显华和杨敏等人分别围绕各领域主要研究成果进行了学术交流。
学术交流
学术委员会主任孙传尧院士在讲话中对实验室发展寄予厚望并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加大宣传力度。稀有稀土是国家基础性、战略性矿产资源,四川省地矿局这支专业化的稀有稀土找矿及资源综合利用队伍不可多得,希望川局加大宣传力度,在全国展示专业形象,叫响专业品牌,提升队伍影响力及美誉度。二是加强合作交流。实验室应继续拓宽学术交流渠道,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机构保持联系,丰富交流方式,加大协作力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三是推动成果转化。一方面,全面梳理历年地勘项目成果,争取申报国家奖项;另一方面,用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研究成果,推动相关行业提升矿产资源综合回收利用率,助力国家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为我国战略性资源、能源安全提供技术保障。
四川省自然资源厅科技发展与对外合作处刘宇副处长在讲话中向实验室提出三点希望:一是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加快科技创新研究;二是完善激励机制,加快人才培养速度;三是利用人才优势,服务地方政府高质量发展。
刘宇讲话
江元生副局长最后在总结性发言中希望实验室深刻领会与会专家的指导、建议,并对实验室下步工作提出了六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明确使命。要明确实验室“为三稀资源科学利用和绿色综合开发提供科技支撑”这个使命,强化工作目标导向。二是聚焦重点。要瞄准“稀有稀土战略资源评价与利用”这个重点,深入研究稀有稀土赋存状态、成矿机理和高效综合利用技术。三是打造高地。要用好实验室平台,打造人才聚集、学术交流、成果催生和转化的高地。四是确保安全。稀有稀土是国家战略性矿产资源,实验室要不断提升资源、能源的安全意识。五是推动运行。要确保实验室高质量运行,用科技创新成果助推我省相关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六是科学规划。要科学研究,准确定位,制定“十四五”中长期目标,形成3年行动规划,为我省经济社会建设做出更多、更大贡献。
会场
合影